COMEDIA 健康圖書館 » 【健康科普】探索大腸癌的多元成因

【健康科普】探索大腸癌的多元成因

Published On: 2024-12-02

大腸癌,又稱結直腸癌,是源於大腸腺上皮的惡性腫瘤,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。近年來,大腸癌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現上升趨勢,更令人擔憂的是,其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,不再局限於中老年人群。本文將為您深入科普大腸癌的相關知識,包括其定義、高發人群、症狀、引起原因,並特別關注年輕化的趨勢,提醒大家及時關注自身健康,定期排查。

一、大腸癌的定義與年輕化趨勢

大腸癌主要發生在結腸和直腸部位,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。傳統上,大腸癌被認為是一種老年性疾病,但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被診斷出患有大腸癌。根據相關研究,大腸癌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有所上升,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。這可能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、不良飲食習慣、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。

二、大腸癌的高發人群

大腸癌的高發人群包括以下幾類:

  • 中老年人群: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大腸癌的主要發病群體。
  • 有家族史的人群:如果家族中有大腸癌患者,特別是直系親屬,那麼個人患大腸癌的風險會顯著增加。
  • 不良飲食習慣的人群:長期攝入高脂、高蛋白、低纖維食物的人群,以及喜歡吃燒烤、油炸等不健康食品的人群,更容易患上大腸癌。
  • 缺乏運動的人群:久坐不動、缺乏運動的人群,腸道蠕動減慢,容易引發便秘等問題,進而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。
  • 有腸道疾病的人群:患有潰瘍性結腸炎、克羅恩病等腸道疾病的人群,患大腸癌的風險也較高。

三、大腸癌的詳細症狀

大腸癌的症狀多種多樣,早期可能無明顯症狀或症狀較輕,容易被忽視。隨著病情的加重,可能出現以下詳細症狀:

1.排便習慣改變

便秘與腹瀉交替:大腸癌患者可能經歷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,這是由於腫瘤阻塞腸道,影響排便功能。

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:與平時相比,排便次數可能突然增多或減少,這是腸道功能異常的表現。

2.便血

便中帶血:大便中可能帶有鮮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液,這是腫瘤表面破裂出血所致。

黏液便:大便中可能混有黏液,這是腸道炎症或腫瘤刺激腸道黏膜產生的分泌物。

3.腹痛

腹部隱痛:大腸癌患者可能感到腹部隱痛,疼痛部位可能在腹部不同位置,有時疼痛可能放射到腰部或背部。

腹部鈍痛或絞痛:隨著病情的加重,腹痛可能變得更加劇烈,表現為鈍痛或絞痛。

4.腹部包塊

腹部可觸及腫塊:在腹部不同位置,特別是右下腹或左下腹,可能觸及到質地較硬、邊緣不規則的腫塊,這是腫瘤增大的表現。

腫塊壓痛:觸摸腫塊時,可能感到壓痛或不適。

5.腸梗阻

腹脹:大腸癌晚期可能出現腸梗阻症狀,表現為腹脹、腹痛等。

嘔吐:腸梗阻嚴重時,可能出現嘔吐症狀,嘔吐物可能含有膽汁或血液。

停止排氣排便:腸梗阻患者可能停止排氣排便,這是腸道完全阻塞的表現。

6.全身症狀

貧血:由於腫瘤出血和營養不良,大腸癌患者可能出現貧血症狀,如面色蒼白、乏力等。

發熱:腫瘤可能引發炎症反應,導致患者出現發熱症狀。

消瘦:由於腫瘤消耗大量營養,大腸癌患者可能出現消瘦、體重下降等症狀。

乏力:患者可能感到全身乏力,無精打采,這是腫瘤導致的全身性症狀之一。

7.其他症狀

尿頻尿急:當腫瘤壓迫膀胱時,可能出現尿頻尿急等症狀。

陰道分泌物增多:女性患者可能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或陰道流血等症狀,這是腫瘤壓迫陰道所致。

肛門墜脹感:直腸癌患者可能感到肛門墜脹不適,有時伴有裏急後重感。

四、大腸癌的引起原因

大腸癌的引起原因複雜多樣,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
遺傳因素:遺傳因素在大腸癌的發病中扮演重要角色。有些大腸腺瘤,如多發性家庭性腺瘤病,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。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的人群,特別是直系親屬,其患大腸癌的風險會顯著增加。

長期不良飲食習慣

高脂飲食:高脂肪飲食可能導致大腸細胞過度增生,形成腺瘤樣息肉,並最終發展為惡性腫瘤。

高蛋白飲食:高蛋白飲食也可能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。

低纖維飲食:膳食纖維攝入不足,腸道蠕動減慢,可能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。

不良的生活方式:

缺乏運動:久坐不動、缺乏運動的人群腸道蠕動減慢,可能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。

肥胖:肥胖人群患大腸癌的風險較高。

煙和飲酒:吸煙和飲酒也可能與大腸癌的發病有關。

腸道疾病

慢性大腸炎症: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,尤其是合併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的患者,大腸癌發生率比正常人高出5~10倍。病程愈長,癌變率愈高。血吸蟲病、慢性細菌性痢疾、慢性阿米巴腸病以及克羅恩病也與大腸癌發生有關。

大腸腺瘤:大腸腺瘤是大腸癌最重要的癌前病變。80%以上的大腸癌據信起源於大腸腺瘤。從腺瘤演變為大腸癌通常需要5年以上,平均為10~15年,但有時也可能終生不變。

環境因素:環境中的某些有害物質,如石棉、重金屬等,可能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。

五、大腸癌年輕化的原因與應對策略

近年來,大腸癌的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,這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密切相關。以下是大腸癌年輕化的可能原因及應對策略:

不良飲食習慣:年輕人喜歡吃燒烤、油炸等不健康食品,缺乏膳食纖維的攝入,這可能導致腸道蠕動減慢,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。應對策略是調整飲食結構,增加蔬菜、水果等膳食纖維的攝入,減少不健康食品的攝入。

缺乏運動:現代年輕人普遍缺乏運動,久坐不動可能導致腸道蠕動減慢,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。應對策略是增加運動量,如進行有氧運動、力量訓練等,提高身體素質。

精神壓力大:年輕人面臨的學習、工作壓力較大,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,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。應對策略是學會釋放壓力,保持心情愉悅。

忽視健康檢查:年輕人往往忽視健康檢查,導致大腸癌等疾病的早期發現率較低。應對策略是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特別是對於有家族史的人群,更應該加強監測。

結語

大腸癌作為一種嚴重的惡性腫瘤,其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,給年輕人的健康帶來了巨大威脅。因此,我們應該加強大腸癌的科普宣傳,提高公眾對大腸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。同時,年輕人也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,增加運動量,保持心情愉悅,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大腸癌等疾病。


**本文章由COMEDI Health醫療資訊團隊內的醫護專業人士覆核。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可視作醫療建議,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。

關於COMEDI Health線上醫療平台
COMEDI Health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,為用戶提供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,並提供線上預約、視像問診、健康商城、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。

關於COMEDI Health醫療資訊團隊
COMEDI Health 雲集註冊醫生、護士、中醫師、營養師、心理學家,致力成為照顧者的遙距醫療夥伴,提供多元健康資訊,令你活得健康且快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