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EDIA 健康圖書館 » 【健康科普】智齒,你真的瞭解嗎?本文帶你走出誤區,科學對待!

【健康科普】智齒,你真的瞭解嗎?本文帶你走出誤區,科學對待!

Published On: 2025-01-10

在口腔健康的領域裏,智齒常常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。它就像一顆 “定時炸彈”,時不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小麻煩,甚至有時候還會引發劇烈疼痛,讓人苦不堪言。那麼,智齒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會長出來?又該不該拔呢?今天,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智齒的奧秘,幫助你更好地瞭解並處理這一口腔問題。

一、智齒究竟是什麼?為何會長智齒?

智齒,也被稱為第三磨牙,通常在 18 – 25 歲這個年齡段開始萌出,這個時期正是人們心智逐漸成熟的階段,所以它被形象地稱為 “智齒”。

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,智齒的出現與我們祖先的飲食結構息息相關。遠古時期,人類的食物粗糙、堅硬,需要更強大的咀嚼力量,智齒的存在能夠幫助研磨食物。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,現代人的飲食變得精細,咀嚼器官逐漸退化,頜骨空間也變得相對狹小。但牙齒的發育並沒有完全跟上這一變化,智齒依然按照原來的基因指令萌出,這就導致了它在萌出過程中常常面臨 “空間危機”,容易出現阻生、異位等各種生長異常的情況。

二、智齒生長的常見類型與表現

  • 正位萌出

這是最為理想的一種情況,智齒如同其他牙齒一樣,沿著正常的牙槽骨方向垂直生長,順利突破牙齦,與鄰牙保持良好的鄰接關係,能夠正常行使咀嚼功能,一般不會引發明顯的不適,患者甚至可能都沒有察覺到它的萌出。

  • 阻生智齒

這是最讓大家頭疼的類型。由於頜骨空間不足,智齒無法正常萌出,部分或全部被牙齦、骨組織所覆蓋。阻生的方向多種多樣,有近中阻生,智齒朝著鄰牙方向傾斜生長,與鄰牙的牙根緊緊相鄰,容易擠壓鄰牙,導致鄰牙齲壞、鬆動;還有水準阻生,智齒呈水準方向躺在牙槽骨內,就像一顆 “潛伏” 的炸彈,不僅自身難以清潔,滋生細菌引發智齒冠周炎,還可能對周圍的牙槽骨、神經等造成壓迫。垂直阻生但萌出不全的情況也很常見,智齒只冒出了一小部分,剩餘大部分被牙齦覆蓋,形成一個類似口袋的結構,食物殘渣極易嵌塞其中,滋生大量細菌,引發炎症,讓患者疼痛難忍。

  • 異位萌出

智齒沒有按照正常的牙槽骨位置萌出,可能跑到了鄰牙的牙根下方,或者遠離正常牙列,跑到了頜骨的其他部位。這種異位萌出的智齒往往會干擾正常的咬合關係,導致咬合紊亂,長期下去還可能引發顳下頜關節紊亂等問題,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。

三、智齒帶來的煩惱:疼痛與隱患

  • 智齒冠周炎

這是智齒萌出過程中最常見的併發症。當智齒部分萌出或阻生時,覆蓋在智齒表面的牙齦瓣與牙冠之間形成一個狹窄而深的盲袋,食物殘渣和細菌極易在此積聚。在身體抵抗力下降、口腔衛生不佳等情況下,細菌大量繁殖,引發牙齦組織的炎症,表現為智齒周圍牙齦紅腫、疼痛,嚴重時甚至會波及面頰部,導致張口受限,患者連正常進食都成問題。疼痛呈持續性跳痛,讓人坐立不安,夜間尤為明顯,常常折磨得患者難以入睡。

  • 鄰牙損傷

如前文所述,阻生智齒尤其是近中阻生的智齒,會不斷擠壓鄰牙,使鄰牙的牙根吸收、齲壞。一旦鄰牙出現齲壞,患者可能會感到冷熱刺激痛、食物嵌塞痛,如果不及時處理,齲壞會逐漸加深,最終可能導致牙髓炎,需要進行根管治療,甚至牙齒拔除,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和經濟負擔。

  • 咬合紊亂

異位萌出或生長位置異常的智齒,會打破原有的咬合平衡。長期咬合紊亂可能使咀嚼肌疲勞,引發顳下頜關節疼痛、彈響,患者在張口、閉口時會感覺到關節處有異常聲響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而且咬合紊亂還會進一步影響咀嚼效率,導致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問題。

四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拔除智齒?

  • 反復發炎

如果智齒頻繁引發冠周炎,每年發作次數超過 2 – 3 次,建議考慮拔除。因為每一次發炎都是對口腔組織的一次傷害,而且反復發炎還可能導致局部組織粘連,增加後續拔除的難度。

  • 阻生情況

無論是近中阻生、水準阻生還是垂直阻生且萌出不全的智齒,只要其存在對鄰牙、牙槽骨或神經造成潛在威脅,都應及時拔除。例如通過 X 光片發現智齒與鄰牙的牙根緊密接觸,或者智齒牙根靠近下頜神經管,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潛在風險很可能變成現實危害。

  • 正畸需求

對於準備進行正畸治療的患者,如果智齒的存在會影響正畸效果,阻礙牙齒的移動,一般也需要提前拔除。正畸醫生會在制定治療方案時,綜合評估智齒的情況,確保正畸過程順利進行。

  • 無對頜牙

如果智齒萌出後,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咬合牙,長期以往,智齒會過度伸長,不僅容易咬傷對頜的牙齦組織,還可能導致咬合紊亂,這種情況下智齒也沒有保留的必要,應予以拔除。

五、智齒拔除:術前、術中和術後注意事項

1.術前準備

在決定拔除智齒之前,需要先進行口腔檢查,包括拍攝 X 光片或口腔 CBCT,全面瞭解智齒的生長位置、牙根形態、與鄰牙及周圍組織的關係,以便醫生制定合適的拔除方案。同時,要告知醫生自己的全身健康狀況,如是否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等基礎疾病,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藥物等,因為這些因素可能影響拔牙的安全性。女性患者還要注意避開生理期,一般建議在生理期結束後 3 – 7 天進行拔牙,以減少術中出血和術後感染的風險。

2.術中配合

拔牙過程中,要儘量放鬆心情,避免過度緊張。按照醫生的指示,正確調整頭部位置,保持張口姿勢穩定,便於醫生操作。如果在拔牙過程中感覺到疼痛或不適,不要隨意亂動,及時舉手示意醫生,醫生會根據情況採取相應措施,如追加局部麻醉等。

3.術後護理

拔牙術後的護理至關重要。首先,咬緊棉球或紗布 30 – 40 分鐘,用於壓迫止血,期間不要頻繁吐口水,以免破壞血凝塊。術後 24 小時內不要刷牙、漱口,避免血凝塊脫落,引發術後出血。飲食上,當天應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,如牛奶、粥等,避免食用過熱、過硬、辛辣刺激性食物,防止刺激創口。術後 2 – 3 天內,創口可能會有輕微疼痛、腫脹,這是正常現象,可以通過冷敷來減輕腫脹,每次冷敷 15 – 20 分鐘,間隔 1 – 2 小時一次。如果出現創口大量出血、劇烈疼痛、發熱等異常情況,應及時返回醫院復診。

六、日常口腔護理與智齒預防小貼士

  • 保持口腔清潔

日常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,每天至少刷牙兩次,使用巴氏刷牙法,確保牙齒的各個面都能得到清潔。飯後及時漱口,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。對於正在萌出的智齒,更要特別關注,可以使用牙線、沖牙器等輔助清潔工具,清理智齒周圍的食物殘渣,降低發炎的風險。

  • 定期口腔檢查

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,通過口腔檢查,醫生能夠早期發現智齒的生長異常情況,及時給出專業的處理建議。即使智齒尚未萌出,也可以通過 X 光片提前瞭解智齒的發育狀況,做到心中有數,防患於未然。

  • 合理飲食

儘量少吃過於精細的食物,適當增加一些粗糧、堅果等需要咀嚼的食物,有助於促進頜骨的正常發育,為智齒的萌出提供相對充足的空間。雖然不能完全避免智齒出現問題,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智齒生長異常的概率。

智齒雖然常常給我們帶來不少困擾,但只要我們瞭解它的相關知識,做好日常口腔護理,在必要時果斷採取措施,就能從容應對智齒帶來的挑戰,守護口腔健康。希望大家都能把這些智齒知識牢記於心,也分享給身邊的人,讓更多人免受智齒之苦。


**本文章由COMEDI Health醫療資訊團隊內的醫護專業人士覆核。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可視作醫療建議,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。

關於COMEDI Health線上醫療平台
COMEDI Health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,為用戶提供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,並提供線上預約、視像問診、健康商城、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。

關於COMEDI Health醫療資訊團隊
COMEDI Health 雲集註冊醫生、護士、中醫師、營養師、心理學家,致力成為照顧者的遙距醫療夥伴,提供多元健康資訊,令你活得健康且快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