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心理健康】節後不想開工?教你一招告別拖延症
春節假期轉瞬即逝,回到工作崗位,不少人卻掉進了節後拖延的 “陷阱”。工作任務就在眼前,內心卻抗拒執行,總想著 “再等等”,結果一事無成。今天,就來深入探討節後拖延症,幫你迅速找回高效工作狀態。
節後拖延症的典型表現
任務啟動困難
節後面對堆積的工作,如撰寫方案、處理檔等,心裏明白必須完成,身體卻不受控制,遲遲不願動手。寧願花費時間在整理桌面、流覽無關資訊上,也難以邁出工作的第一步。

進度嚴重滯後
即便勉強開始工作,也難以集中精力,效率低下。原本一天能完成的任務,拖到兩三天仍未結束,工作進度遠落後於計畫,壓力不斷增大,陷入惡性循環。
頻繁自我安慰
總給自己找藉口,“今天狀態欠佳,明天再好好幹”“時間還充裕,不用著急”。持續的自我安慰,讓拖延變得理所當然,直到截止日期臨近,才開始焦慮不安。
節後拖延症的成因
假期生活的慣性
春節假期,我們生活悠閒,沒有工作壓力和時間限制,身心完全放鬆。在這段時間裏,我們的生物鐘被打亂,熬夜、睡懶覺成為常態,身體適應了這種鬆弛的節奏。節後突然回歸緊張的工作節奏,生物鐘難以快速調整,導致身體在該工作的時候依然處於 “休假模式”,對工作產生抵觸情緒,從而引發拖延。例如,假期中習慣了淩晨一兩點入睡,早上十點以後起床,節後突然要在早上七八點起床上班,身體就會感到困倦、乏力,難以集中精力投入工作。
心理壓力與畏難情緒
假期後的工作任務通常較為集中,面對大量的工作,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和畏難情緒。一方面,想到堆積如山的任務,會覺得自己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,從而產生焦慮感。這種焦慮情緒會干擾我們的思維,讓我們無法專注於工作,進而選擇拖延來逃避這種壓力。另一方面,對於一些複雜的工作任務,如大型專案策劃、系統開發等,由於涉及眾多細節和複雜流程,我們會在一開始就覺得無從下手,不知從何突破,這種畏難心理也會促使我們拖延,遲遲不願開始。
缺乏明確規劃
節後沒有及時梳理工作,制定清晰的計畫,對工作任務的優先順序和時間安排不明確,導致工作時毫無頭緒。當面對多項任務時,不知道先做哪一項,後做哪一項,在任務之間猶豫不決,浪費了大量時間。而且,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劃,就無法合理分配精力,容易出現工作拖延的情況。比如,一天內要完成客戶提案、回復郵件、參加部門會議等多項任務,如果沒有提前規劃好時間和順序,可能會在回復郵件上花費過多時間,導致客戶提案無法按時完成,而會議又迫在眉睫,最終手忙腳亂,各項任務都完成得不盡如人意。
獎勵回饋機制缺失
在工作中,如果缺乏及時的獎勵和回饋機制,也容易導致拖延。與遊戲等能帶來即時滿足的活動不同,工作成果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,而且獎勵可能並不總是及時和明顯。例如,完成一個專案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,在這個過程中,如果沒有階段性的獎勵和肯定,我們就很難保持持續的動力。相比之下,玩遊戲時每完成一個關卡或任務,就能立即獲得積分、道具等獎勵,這種即時回饋會讓人更有動力去繼續。而工作中缺乏這種即時性,就容易讓我們對工作產生懈怠,進而拖延。
環境因素的影響
假期的環境與工作環境截然不同。假期中,我們處於輕鬆、舒適的家庭環境,周圍是親朋好友,氛圍輕鬆愉快。而節後回到工作環境,面對的是嚴肅的辦公氛圍、忙碌的同事和緊張的工作節奏,這種環境的巨大反差會讓我們產生不適應感。在熟悉、輕鬆的環境中,我們更容易放鬆和拖延;而在陌生、緊張的環境中,如果不能快速調整心態,就會對工作產生抵觸,從而拖延工作進度。此外,辦公室中的干擾因素也可能導致拖延,如同事的頻繁交流、臨時的會議安排等,都會打斷我們的工作思路,影響工作效率。
生理疲勞未恢復
春節假期雖然看似是休息時間,但實際上很多人在假期中並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。走親訪友、參加各種聚會活動,身體同樣處於忙碌狀態,甚至比工作時更加勞累。節後回到工作崗位,身體的疲勞感尚未完全消除,精力不足,導致工作效率低下,容易產生拖延行為。例如,假期中連續幾天奔波於不同的親戚家,每天睡眠時間不足,身體一直處於疲憊狀態。回到工作崗位後,即使想努力工作,也會因為身體的疲勞而力不從心,無法集中精力,從而拖延工作。
告別拖延症的實用方法
制定詳細計畫
全面梳理工作任務,依據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分類,運用四象限法則,將任務分為重要且緊急、重要不緊急、緊急不重要、不重要不緊急四類。然後為每類任務合理分配時間,制定詳細的每日工作計畫。比如,重要且緊急的任務優先處理,安排在上午精力充沛時完成;重要不緊急的任務,制定長期計畫,逐步推進;緊急不重要的任務,可委託他人或集中在某個時間段處理;不重要不緊急的任務,適當減少投入時間或直接捨棄。
這裏還可以引入甘特圖來輔助規劃 ,將任務的時間跨度、進度節點清晰呈現,能更直觀地把握整體工作進程,及時發現並調整進度偏差。
設定明確目標與獎勵機制
把大任務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,每完成一個小目標,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。比如完成一個工作模組,獎勵自己喝杯喜歡的茶;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務,晚上獎勵自己玩會兒遊戲。小目標和獎勵能帶來成就感,增強動力,減少拖延。
營造專注工作環境
工作時,關閉不必要的電子設備,避免社交媒體、消息通知的干擾。整理好工作區域,保持整潔有序,減少外界因素分散注意力。若條件允許,選擇安靜的工作空間,如辦公室的獨立隔間或安靜的會議室。
運用時間管理方法
- 番茄工作法:將工作時間劃分為 25 分鐘的工作時段和 5 分鐘的休息時段,每完成 4 個番茄時段,進行一次 15 – 30 分鐘的較長休息。這種勞逸結合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專注力,避免長時間連續工作導致的疲勞和注意力分散。例如,在撰寫方案時,以 25 分鐘為單位,集中精力撰寫,時間一到就休息 5 分鐘,放鬆大腦後再繼續。
- 時間記錄法:使用時間管理 APP詳細記錄每天的時間分配,包括工作、休息、娛樂等各項活動所花費的時間。通過分析時間記錄,找出時間浪費的源頭,進而針對性地調整工作計畫和時間分配。比如,發現每天刷短視頻的時間長達兩小時,就可以適當減少這部分時間,投入到工作中。
改變心態,克服畏難情緒
遇到困難任務時,不要先給自己設限,而是積極思考解決辦法。將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,逐步攻克。同時,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,接納拖延的事實,不要過分自責,而是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,下次做得更好。
節後拖延症雖會暫時影響工作效率,但只要瞭解其成因,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,就能逐步克服,迅速找回高效的自己。新的一年,拒絕拖延,朝著目標奮力前行!
**本文章由COMEDI Health醫療資訊團隊內的醫護專業人士覆核。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可視作醫療建議,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。
關於COMEDI Health線上醫療平台
COMEDI Health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,為用戶提供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,並提供線上預約、視像問診、健康商城、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。
關於COMEDI Health醫療資訊團隊
COMEDI Health 雲集註冊醫生、護士、中醫師、營養師、心理學家,致力成為照顧者的遙距醫療夥伴,提供多元健康資訊,令你活得健康且快樂。